華夏南勢在地紮根

計畫緣起

本校地處新北市中和區南勢角,位於臺北盆地西南隅,南依南勢角山(烘爐塞山)外挖子山,西接牛埔山,周邊是屬於有高低起伏之丘陵及礫石台地地形,自然環境豐富,並有規劃完善的「圓通寺越嶺烘爐地登山步道」,為新北市熱門的踏青地點之一,也是學習的最佳場域。
本校鄰近社區是深具特色的滇緬泰僑聚居之大型文化聚落,在現今國家新南向政策下,此為本校獨特的利基點,正可據此發展「在地文化、國際學習」之社會文化教育及社區服務的理念。此外,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亦與本校比鄰而居,地調所近年來竭力提升民眾對地質的認知與利用新科技推廣地質教育等地方轉型之成果相當豐碩,本校可藉地利之便加強與地調所之教學研合作交流,針對本校師生及南勢角社區居民進行實質的生活地質與環境教育,由校園扎根到鄰里推廣,善盡學校社會責任。       

本計畫預期將南勢角地區(華夏科技大學-烘爐地-圓通寺三角區)型塑成本校師生與社區居民教與學的場域,讓學生以社區文史、人物、自然環境為師,進行廣泛多元的學習,並協助學生體認社區參與式學習為個人盡公民責任參與公共事務的基礎。另與地方組織(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合作經營社區講堂與社區學習據點,辦理座談、講座、小型工作坊,熱絡大學與地方共學氛圍,由「華」夏科技大學「發現並顯現」南勢角的美好特色,聯合「地」質調查所的資源在地扎根齊步走。

具體措施

本計畫主要延續第一期USR四大主軸- 「中和庄溯源」、「滇緬聚落文化」、「校山守護」 、「生活地質」 執行策略,並對焦「文化」、「空間」、「環境」三大議題作為再深化的實踐目標,以達成SDGs指標「永續城市及社區」的永續經營。

實踐場域由本校出發,逐步擴展至校園周邊南勢角地區,終以中和庄(中和區及永和區)為幅員。執行方案以解說(課程與增能)、踏查(觀察與研究)、繪圖(深化與呈現)為基底,進而實現分享(推廣與集思)、行動(關懷與改善)之目標,據此為循環行動。

前期已整合本校及在地資源,實現師生與社區居民參與式學習,包括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研究所、中和庄文史發展協會、中華民國緬甸歸僑協會、烘爐地南山福德宮、圓通禪寺及近年深耕南勢角東南亞移民議題之燦爛時光東南亞主題書店、德州儀器興南廠等。後續計畫將與中和區公所、新北市觀光夜市發展協會、新北市永和社區大學、新北市中和社區大學等夥伴進行合作。

創新做法

  • 校山認領:建立本校師生對南勢角社區的在地認同感,以及專屬於華夏師生的特色傳統。
    • 延續傳統建立華夏師生的特色傳統「校山巡禮」,將第16號小百岳南勢角山及牛埔山列為本校校山,讓每位華夏人都必經「校山巡禮」登高望遠,型塑一個屬於華夏的校園精神及傳統,激發師生認同感。
  • 創新課程
    • 中和庄溯源微學分
    • 滇緬聚落文化微學分
    • 步道學/探索通識特色課程
    • 地質,環境與生活 通識特色課程

亮點特色

新北市中和庄(舊時雙和地區)是發展甚早的城市,其蘊藏豐富且特殊的多元移民、產業轉型、眷村文化等人文歷史與發展脈絡。然在都市新興發展下,這些軟硬體的集體記憶卻逐漸被遺忘而佚失,本活動期透過老照片、地圖等歷史圖資的徵集、整理與展示,重現中和庄昔日生活寫真及人文景物等城市變遷的紋理與印記,並藉此做為中和庄文史保存的基礎。 活動為本校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華夏南勢在地紮根Plus」主軸「文化永續-中和庄溯源」之策畫內容。聯合中和區公所、中和教育會、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德州儀器興南廠、中和地政事務所、中和庄文史協會合作辦理。 

展覽日期:110年12月24日起至111年5月30(延展8/30)
開幕茶會:110年12月24日(星期五) 上午10:30
活動地點:華夏科技大學圖書館藝廊 

除了實體展外,華夏科大也同步推出「漫遊中和庄」線上展http://www.paijtsieflaneur.com ),
讓無法前來實體觀展的觀眾也能線上觀賞中和庄的時代景觀變遷及常民文化生活中的脈絡,直視這座城市的本質與千萬種姿態。 歡迎蒞臨參觀~

HWH USR 110-華夏科大大學社會責任實踐計畫{華夏南勢在地紮根} 成果影片
位處{新北之心}的雙和區,亟待我們用心發掘與探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