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軸說明

藉由校務研究專業的即時整合分析回饋系統,有效PDCA循環管考的稽核機制,定期討論執行成效並適時調整策略方針,展現計畫執行效能。 在此務實與可立竿見影的創新策略與執行方案下,激發學生無窮創造力、提升教師多元專業力、開拓學校國際能見度及強化校友就業競爭力。 華夏永續善盡社會責任,促進社會階層流動,穩健師生生涯發展,深耕在地優勢,與社區共生發展,持續昂首邁向無框架智慧學校。

主軸計畫一:落實教學創新模式

育才目標:

規劃「辨性向」、「助成長」、「有特色」的「菁英養成」系列工作,培育核心產業所需特色人才。

課程定位:

串接「UCAN專業職能」、「ICAP職能資源」、「IPAS能力鑑定」,規劃各產業職能專業課程。

課程串接:

依循「大一紮根」、「大二增能」、「大三跨域」、「大四總整」概念進行串聯式課程設計。

課程規劃:

透過「通識微型課程」、「專業深碗課程」、「跨域總整課程」、「專班人才培訓」,產學訓攜手強化學生就業競爭力。

教師培訓:

藉由「技術補強」、「技術更新」、「產業研究」、輔導「通識教師發展第二專長」、及推動「多元升等」 方案,協助教師成為智慧教師。

教學特色:

藉由「PBL課程」、「AR/VR互動學習」、「共時教學」、「CS+X跨域課程」、「合作學習、師生對話」、「學生教學生、同儕學習」、「智能學習教室」,形塑教育4.0-華夏教育雲新型態教與學模式。

主軸計畫二:發展學校亮點特色

學校特色:

紮根「智慧生活」主軸,與致理科技大學及經國健康與管理學院在照護機器人領域進行跨校合作、突顯「智慧科技應用」、「雲端數位管理」、「整合文創應用」亮點。

教師專業:

盤點「教師研發能量」、共組「產學研發聯盟」、強制「產業技術充電」、擘劃「產學培訓機制」,量身打造「智慧機械、綠能科技」核心產業技術人才。

國際學習:

透過「重視在地」、「放眼世界」、「佈局南向」、「國際師生共教共學」、的「國際學習」工作,提升師生國際視野。

主軸計畫三:提升高教公共功能

多元助學:

利用「華雲校務資源整合平台」數據分析,規劃「學生全程關懷照顧系統」、推動「學習銀行儲值卡」,讓學生知道如何尋求輔導、及透過「翔翼ー募款機制」,提供需要學生「購買工時」教育津貼,促進社會「階層流動」。

師資精進:

精進「教師社群」及「教師社團」功能,讓不同領域教師進行「專業對話」及學習、修訂「多元升等」審查機制,協助教師結合學校定位與人才培育,自我精進,發展多元特色、運用「彈性薪資」延攬優秀教師到校任教,提升教學品質。

辦學資訊:

學校在「學生學習」、「教師教學」、「治理經營」、「資源規劃」 及「創新作為」等績效變成公開資訊,具體呈現學校品質表徵,精進教育品質。校務管理:透過「大數據」分析結果,規劃更積極有效作為,提升學生學習成效,從「大數據」中獲得具實證導向的決策方向,作為校務政策擬定之基礎。

主軸計畫四:善盡大學在地責任

大學職責:

本著「在地文化」、「國際學習」之文化教育,社區服務理念,協助推廣「滇緬泰東南亞特色文化」,成立「華夏科大真人圖書館」,並與鄰近中央地質調查所合作,發掘在地社區人文特色及發展需求,達到社區服務正面和積極教育作用。

在地責任:

透過「上下串接、左右聯盟」成立南勢角學園,整合中永和各級學校及華夏科大教育資源,讓在地就學教育方針真正發酵,促成大專學生、銀髮族、地區耆老「代間學習」機會,連結地方資源,協助產業創新,提昇南勢角整體社區發展。

追求卓越:

積極申請「IEET認證」、「ACCSB認證」、「國家人才發展獎」及「品質卓越獎」,持續改善,善盡社會責任,形塑優良學校品牌形象。